现在特别流行说一个词 “情绪稳定”!
但好多人都误解,觉得情绪稳定就是没有情绪,或者不表现出任何情绪,有情绪也要控制。其实心理学上说的情绪稳定,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情绪波动,而是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并且还提倡合理表达和释放情绪,对情绪进行妥当的处理而不是压抑。对于那些总是回避压抑自己情绪的人,真心希望:你可以“情绪不稳定”一些。
今天就来聊聊,偶尔 “情绪不稳定”,其实好处多多!
💥 释放情绪,主打一个爽!
压抑情绪对心理健康超不好,长期憋着容易心理疲惫,严重的还会情绪崩溃。定期释放情绪,能把心里的压力都清空,让心情更舒畅,心理也更健康~
🧠 大脑减负,做事更专注!
工作时压抑情绪,大脑就会忙着控制情绪,分给手头任务的精力就少了,很容易 “大脑短路”。对情绪的压抑会增加认知负荷,过多的认知负荷会分散注意力。把情绪表达出来,大脑轻松了,就能更专注地干活,效率蹭蹭涨!
🎨 激发创造力,灵感说来就来!
当一个人允许自己同时体验正面和负面的情绪状态,就有可能激发出“创造力”。因为这种情绪状态能增强个体对不同视角的接纳和整合能力,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
💕 暴露脆弱,关系更亲密!
通过适当的情绪表达,可以增加人际关系中的真实性和亲密感,因为它使人们更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从而促进相互理解和支持,这对于安全依恋关系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但这里有个前提是:不以破坏性的方式表达情绪。
👩 身体不再 “替你受苦”!
长期压抑情绪会导致出现“躯体化”:情绪和心理压力通过身体症状表现出来,如头痛、背痛、胃肠不适等。长时间的抑制情绪所带来的内在压力还会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高水平的压力激素(如皮质醇)分泌,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疗愈创伤,重新拥抱生活!
弗洛伊德曾提出过著名的“宣泄理论”,主张在心理治疗中,通过让患者在催眠状态下回忆过去的创伤性事件,表达被压抑的情绪,来达到情绪的释放和心理的舒缓,促进心理健康。
情绪的释放有时也被视为一种心理洗涤的过程,通过表达和释放内心积压的情绪,达到情感的净化和创伤的清理效果,获得内心的轻松。
心理学所定义的“情绪稳定”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但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此刻束缚自我情绪的枷锁。在达到稳定之前,可以适度允许自己的情绪“不稳定”一会儿。偶尔“发疯”,真的会快乐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