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这样一条新闻受到了关注“:马斯克表示,“任何希望从事远程工作的人 ”必须每周至少在办公室工作40小时,否则视为辞职。他补充说,那些拒绝回到办公室的人应该 “离开特斯拉”。说到底,马斯克是在中国的工人这里尝到了甜头,才敢这么强硬吧。
毕竟和美国企业在疫情期间纷纷转向远程灵活工作不同,在中国上海的特斯拉工厂,有成百上千的特斯拉员工吃住在工厂,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工厂生产进度的影响。
最近马斯克还在接受采访时大谈员工的中美差异——中国员工凌晨三点还在工作,而美国人压根就不想去上班。马斯克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家,在中国确实拥有很多粉丝。

并且马斯克也一直表示很爱中国,爱上海的工厂,也爱这里的粉丝,当然他最爱的很可能是中国的员工。
因为他们努力,他们奋进,他们不怕加班。
但是,中国员工骨子里的勤奋,并不是资本家压榨员工的理由,也不是拿来pua其他国家员工的工具。
“每周至少在办公室待 40 个小时,否则将辞退”这样的口吻仿佛似曾相识。
曾经马云大谈“996是员工的福报”,也是一副资本家高傲的态度。
这次同样地,特斯拉CEO埃隆ᐧ马斯克(Elon Musk)的有关言论,也再次表明了一些领导者对员工日益高涨的灵活办公诉求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
如果马斯克坚持一意孤行,可能就会步苹果CEO库克的“后尘”:
早前苹果CEO库克坚持员工重返办公室遭到大量员工抵制,其机器学习总监为了表示反抗直接跳槽到谷歌,库克不得不搁置恢复现场办公的进一步计划。
苹果前机器学习总监 Ian Goodfellow 表示,「我坚持认为灵活办公才是适合我团队的最好政策」。

同样,此次马斯克如此激进地要求全体员工回到办公室,也让不少特斯拉员工不满。据报道,有员工表示:“如果出现了大规模离职潮,特斯拉将如何完成项目?我不认为投资者会对此感到高兴。”
与远程灵活的趋势背道而驰,可能使特斯拉流失更多人才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尼克-布鲁姆说,马斯克对SpaceX和特斯拉员工的指令是科技公司中最严格的。他说,许多科技公司考虑了混合模式,员工可以在部分时间在家工作,这将对特斯拉的人才竞争不利。
且不谈,硅谷的各互联网巨头纷纷为员工获准进行远程工作。如亚马逊、Alphabet和Meta等公司果断开启了混合工作模式,并允许一些员工远程工作。
马斯克和他的竞争对手相比,也是在逆势而行:
- 今年4月,福特汽车采取了一种”灵活型混合办公”模式,部分拿固定薪资的员工到公司上班主要是进行协作类工作,若没有这类任务就可以居家办公。
- 通用汽车制定了一条”适当工作”策略,允许白领员工远程办公,无需每天到单位上班。
- 三菱汽车北美公司为其员工提供了永久居家办公的选择。
布鲁姆说,他预计SpaceX和特斯拉将失去约10%-20%的现有劳动力,其他公司的招聘人员将试图通过提供更灵活的工作选择来挖走他们的员工。
这10%-20%的数据具体是指:
一方面,特斯拉可能会立即流失8%至9%的办公室员工;
另一方面,20%的人会在未来几年“离开”,因为他们找到了更灵活的工作。
他补充说,马斯克的这一举措仿佛是在对其他科技公司发出公开邀请,让他们去挖优秀的特斯拉员工。
日前,澳大利亚第三大富豪、艾特莱森软件公司创始人法科尔在推特上发文,称准备扩大经营,并趁机公开发问:「有没有特斯拉的员工对我们公司感兴趣的?」。
在疫情仍严峻的情况下,马斯克这种“要么回公司上班、要么走人”的强硬表态,与美国大多数公司雇员的个人意愿、以及其他高技术公司倡导的弹性制度背道而驰。
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企业在未来的人才获取中失去竞争力。
这一点不难预见。
毕竟在“强行停止远程办公”的言论之后,马斯克紧接着就发出了“裁员论”,这一裁员论导致其股票直接下跌了将近10%。
不难想象,如果马斯克还是继续保持强硬的重返办公室手段,到时候,大规模的离职潮还会给特斯拉带来更为负面消极的影响。
根据Gartner 2021 年第四季度对全球 18,000 名员工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

后疫情时代:
员工对于灵活办公的诉求日益高涨,混合工作模式这对组织和员工来说是双赢的,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更高效地产出业务成果,并吸引和保留人才。
“工位即生产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充分考虑员工对灵活性的诉求,考虑并设计混合工作环境是未来的趋势。
作为企业还是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要“妄想”和时代作对,这里也为大家分享一个可以招聘远程工作者的平台——甜薪工场
凭借从业人力资源10余载的丰富经验,甜薪工场从专业角度精心评估、筛选候选人,为需求方提供跨区域顶尖人才;
点击下方“雇主招人”按钮并注册,即可免费发布需求匹配人才资源↓↓↓